有序激活“地摊经济” 升腾城市烟火气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近一段时间,全国有多个城市发布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地摊经济”发展,并通过积极引导促进夜间消费等举措来扶持“地摊经济”。专家表示,重启路边摊,是对新经济形态融入城市肌理的探索和尝试,有望带来稳就业、促消费的良好效应。

有序激活“地摊经济” 升腾城市烟火气

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地摊经济”具有低门槛、灵活便捷、就近就业等特点,不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还能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图为辽宁沈阳“梅集市”的多元化摊位吸引大批民众前来购物消费。(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多地松绑“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作为传统商业模式的补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地摊经济”具有低门槛、灵活便捷、就近就业等特点,不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还能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

过去,由于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问题,路边摊一度被不少城市取缔。随着我国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与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2020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扩大就业稳岗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并在一些城市采取了降低执法力度、取消一些管理要求等措施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中央文明办也在同年明确,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等不再被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

今年1月,北京发布《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51项改革任务打通痛点堵点,其中包括规范商圈外摆经营等内容。

2月,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区人民政府会同市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划定设摊开放区,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同时划定严禁区、严控区、控制区等。

此外,今年以来,深圳、兰州、杭州、昆明、厦门等地陆续出台了地方规定,对路边摊、商业外摆等经营模式予以规范。

其中,4月26日,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明确,将原本“禁止商店、门店超门、窗外墙摆卖、经营”的规定,修改为“商场、门店超出门、窗外墙摆卖、经营的,应当符合规范”。在原先“禁止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及其两侧、人行天桥、人行隧道和其他公共场所堆放物品、摆摊设点、销售商品”的基础上,增加了“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的例外规定。

4月28日,兰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外摆经营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兰州市将完善城市商业布局,规范外摆经营管理和个人设摊行为,增加“城市烟火气息”,形成以基本商业服务为主体、设摊经营为补充的服务格局。

花式外摆彰显新意

年轻人的加入也为“地摊经济”带来了新意,摊主与顾客的面孔愈发年轻,路边摊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也可以既潮又酷,充满精致文艺范儿。

在广州,“地摊经济”与夜间消费场景相融合,尤其是在市井气旺盛的街区内,道路一旁的食肆、商铺,与另一侧小而美的各式美食、玩具推车交相辉映,形成了广州“地摊经济”的一大特色。走在滨江中路,一路便可看到形形色色的“摆摊卖货车”:有针对吃货群体的“榴莲车”“柠檬茶车”“烤串车”,有针对音乐爱好者的“卡拉OK”车、“卡拉OK”投影以及“全民K歌”小拖车;有针对女士的“饰品箱”“鲜花车”;还有针对老年群体的“太极报名点”“古法按摩点”。

在江苏南通,随着运河北岸路夜市、金域广场夜市等集市相继开市,摆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市集上,他们卖的东西丰富多彩,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成品产品,还有不少以技能标榜的服务产品。这些形形色色的商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故事,同摊主鲜明的个性一起吸引着往来消费者的目光和好奇心。

“地摊经济”成为民间创新创意聚集的最接地气、最具活力的呈现方式。随着现在年轻人对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标准的提高,年轻人“当家”的小摊大多走的是“精致”“小资”路线。

比如,年轻人摆摊时,从餐车到餐品再到打包袋,都经过精心设计,好看的桌布、小黑板、星星串灯、复古小推车等都是打造氛围感摊位的必备“神器”,吆喝的段子也充满了幽默感……他们正在用不同的经营理念颠覆传统的摆摊。

从摊位布置到售卖物品,从包装设计到营销方式,有的年轻人还把摆摊“搬到线上”,通过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渠道从线上引流,吸引C端的消费者来买产品。

同时,这种新模式也有机会吸引到B端的客户来合作、加盟等。如今,这种线上+线下的摆摊模式成为很多年轻人摆地摊的“标配”。

更好留住城市烟火气

作为商业的“毛细血管”,随处可见的小摊连接着各行各业,也服务着千家万户。专家表示,从更好发展城市经济角度看,路边摊对于经济总量的促进作用虽然不是特别显著,但其更大价值在于促进创业就业和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所需。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对2021年中国“Z世代”群体在流动小吃摊消费频率的调研中,39.5%消费者表示每星期1—2次,33.6%消费者表示每星期3—5次,19.7%消费者表示每个月1—2次,4.6%消费者表示基本上每天都会光顾。

尽管路边摊在带动就业、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路边摊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例如缺乏合法的执照和资质。此外,摆摊还会带来城市治理问题,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网红城市,随着外地游客大量涌入,很多小食店、路边摊流量激增,“地摊经济”与附近居民间容易发生矛盾,如何维护城市秩序成为一道迫在眉睫的难题。

随着路边摊的重启,“回归”更需要“导航”,要想长久做下去,需要合法有序经营。专家建议,政府要为“地摊经济”提供更多支持,例如协助摊贩升级改造设施,优化商圈布局。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路边摊的规范和引导,为其提供更加稳定的经营环境和法律保障。同时,还要找到“地摊经济”与城市管理的平衡点,有序“放”、科学“管”、精准“服”,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具热度。

温馨提示:建议先注册本站用户,方便管理您购买的资源;本内容仅提供资源分享,不提供任何的一对一教学指导,不提供任何收益保障;若资源无法下载请联系微信:29056320。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