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快递是一张蟹卡,还以为是哪位朋友送的。扫了一下觉得不对劲,又搜了搜,发现好像是诈骗!”近日,社交平台上一则明星疑遭蟹卡诈骗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
从手机支架、湿巾、保温杯到“换汤不换药”的大闸蟹兑换卡,这些邀请扫码入群的免费礼物早已“标好了价格”。对此,警方提示,收到不明快递务必警惕“馅饼”背后的陷阱,避免上当受骗。
新型蟹卡骗局迷惑性更高,警方提示,收到不明快递务必警惕“馅饼”背后的陷阱,避免上当受骗。(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骗子套路又“进化”了
10月7日,演员孙艺洲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称,其收到了一张快递蟹卡,扫码后却发现疑似新型诈骗,并提醒收到类似快递的网友谨防上当,“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掉螃蟹”。
“孙艺洲同款骗局我也遇到了”“原来是新型骗局,我妈坚信这是礼品,鼓捣了三天,只能说骗子真的越来越用心了”“原来有这么多人都收到了骗人的假蟹卡”“你以为人家想请你吃螃蟹,其实是想骗你钱”……网友们也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遭遇“明星同款”诈骗的经历,其中有不少人表示,最初还以为这是亲朋好友寄来的节礼。
10月螃蟹肥美,又适逢中秋佳节,以假乱真的蟹卡让许多消费者“乍看真的没反应过来有什么不对”。上海网友朱女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自己一直是多家商户的忠诚顾客,以往也会收到月饼、饰品、代金券等各种节日礼物,因此收到蟹卡的第一反应是哪个品牌送的,直到看见“致尊贵客户的一封信”中写着“天猫平台全网随机抽取10万名在平台有着5年以上购物记录的活跃用户赠送2388型(价值约500元)鲜活螃蟹提货卡”,才意识到这张蟹卡原来是升级版的骗术。
“这封信写得太假,而且如果真的抽了10万人送螃蟹,平台肯定要做宣传的。其实以前也收到过‘别扔,扫码领现金’‘添加客服微信送破壁机’这类小卡片,不用想就丢掉了,蟹卡只不过是改头换面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朱女士说。
中国商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朱女士们”识破新骗局的理由不一。有人质疑邮寄高价值蟹卡为什么不用顺丰快递;有人对无需刮开涂层,可以直接看到卡片上的提货码感到不合理;甚至还有人表示,自己从来没中过奖,看见“随机抽取”就知道是骗子的手段了,但也有人在扫码入群后才发现被骗。
值得关注的是,蟹卡诈骗已有受害者出现——10月5日,上海闵行公安分局发布紧急预警称,近期,崔某收到装有印着二维码的大闸蟹兑换卡的快递,其扫码后加入微信群聊,在群聊中根据客服的引导关注店铺、下载聊天App并参与刷单返利等任务,被骗2万元。
警惕“馅饼”背后的陷阱
“这是新型诈骗引流手段,骗子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的个人信息,通过广发快递的方式向事主邮寄提蟹卡,目的就是让事主扫码进群,进而实施刷单诈骗,或是投资理财诈骗。”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反诈视频揭露了蟹卡诈骗的来龙去脉,并提醒大众对不明快递务必提高警惕。
从常用的手机支架、湿巾、保温杯,到应时的月饼提货券、大闸蟹兑换卡,这些免费礼物背后都是扫码入群的陷阱。据上海警方介绍,骗子会要求扫码入群者下载App,参与刷单任务,前期以小额返利获取受害人信任,后期要求其大额充值后,不予返还本金和返利,最终完成诈骗。
那么,哪些人成了“换汤不换药”的蟹卡诈骗的目标?一位反诈志愿者表示,尽管这一骗局的真相已经广为传播,但仍有部分人对网络信息不敏感,在免费礼物的诱导下扫码入群;或自以为看透了骗子的套路,试图反过来利用前期的返现诱饵赚一笔钱,却未能及时抽身,最终上当受骗。
“每次刷到反诈视频,我都会把自己没见过的骗术转发给父母,确保比骗子走快一步。”在北京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收到不明快递会直接拒收,网购留的地址也是附近丰巢、驿站等,如果遇到蟹卡诈骗“相信自己能马上反应过来”,但家中长辈不常上网浏览信息,平时对保护个人隐私也不够重视,经常在一些小店开卡享受优惠,丢弃快递外包装时也没有涂抹个人信息,很容易导致姓名、电话、地址、年龄等信息泄露。“再加上我经常给家里买东西,担心他们可能会分不清哪个是骗子寄的快递。”
“我们家在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说到网上有人遇到了什么样的骗局,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希望快递公司也能更好把关,尽量从源头上掐断这些‘免费礼物’的通道。”张女士说。
警方提示,在收到不明快递时,一定要登录官方网站,查看物流信息和快递员信息,验证快递员身份和包裹内物品,切勿扫描不明包裹内的二维码卡片,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